自從沒有辦法用IG後,使用社群網站的時間越來越少,但偶爾還是會點開噗浪汲取一些百合能量,有益身心健康。
根據維基百科,這個來自加拿大的微網誌,瀏覽人次占最多的卻是台灣,說噗浪是台灣的推特一點也不為過,噗浪上面豐沛的ACG/同人文化應該也算得上是值得寫一篇論文的特殊次文化現象。(但此處就不多做討論了)
一日我滑著噗浪,發現河道上有三個人都在轉推一位飯製的的北投女巫OP,因為縮圖看起來真的漂亮,好奇心驅使下我便點了進去…
原來是前任和她的現任一起做的作品 ^_^
當下真的阿雜到想摔手機。
為什麼我把該刪的都刪光了,被強制停用IG,社群網站給我僅存的百合小確幸也就那麼一點,我卻要被餵養一些我不想看到的資訊?
我無意踩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,如果以世俗眼光看待,可能我才是那個令人鄙夷唾棄的加害者。但是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看到自己不想看到的東西,依然有種被性騷擾的感覺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安眠書店?
男主角透偷了女主角的手機,窺探女主角生活的方方面面,假造和她不期而遇的巧合,用她的手機捏造女主角的行蹤和下落,最後以慢慢這樣的方式在物理上「終結了」女主角的存在。
戲劇難免為求張力而情節稍嫌誇大,但是透過FB小帳號雪倫,我完全可以慢慢拼湊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感情歷程:
同系的優秀學妹很快地吸引了她的目光,和前任不同的是,對方相當支持她出國唸書,也因為兩個人的專業相同,興趣也相同,加上失戀過後和公投的催化之下,原本不被家裡認同的同性關係,也漸漸得到正面的支持和認可。以前她總是要「帶著」對方去學校,一邊忙畢製一邊擔起身為伴侶的責任,現在她們在學校就可以見面。在現任的支持下,她拾起了不願面對的英文考試,通過檢定後加上優異的術科表現,錄取了教育部的公費菁英計畫,在法國的動畫學校交換一年,藉此也獲得了在法國實習的機會,在這一年當中,對方也報名了並錄取了類似的交換計畫,爾後順利地一起在法國生活。
Happy Ending。
小心翼翼陪著對方一步一步走向他的志向和夢想,陪著他想做的事情,磨合著彼此的不適,想著兩個人該怎麼樣能一起走得更久更遠。
暮然回首才發現拖住對方的絆腳石,正是自己。
有位專案經理人,把職場和戀愛經驗做結合,提出「不要強求磨合」的悲觀理論,更發展出一系列的戀愛大人學。
起初我對這樣的論調嗤之以鼻,心想又是哪個愛撈錢的商管人士發表的謬論?愛不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嗎?天底下哪有完全適合彼此的人?如果連個性上的差異都無法磨合,要怎麼跟這個人走一輩子?
認識太太後,我才深刻體會到,磨合才能走下去的說法其實倒果為因。
實際上,兩個人必須在感情觀、金錢觀,還有依附類型上都要有基本的契合,才有可能繼續走下去。
社會上教導我們的「磨合」,某種層面上來說,毒害了許多原本可以好聚好散的關係。
不適合的,終究不會合適,而個性不會是唯一不適合的地方,不適合不應該有任何貶義。在人生的漫漫長路,就是會有那麼一個「可能是對的人」出現在完全錯的時間。
行文至此,我想起我很喜歡的一篇短文:
我常常覺得愛情也像一條命,兩個人之間,純粹的愛情只能活一次。比起真的人命,愛情甚至更適合救到底,看在它罕見稀有、曾經那樣繽紛璀璨、過了這個村不知有沒有下個店的份上,只要有一絲活下來的可能,能上的針藥都上,該摘的臟器都摘,傾家蕩產求醫拜神,留住愛情一口氣,只盼熬過這個劫數,明日還能精神抖擻。
「分手之後還是朋友」的餘地,乾脆也就一併預支,要是分手之後還能有心力、有臉面做朋友,倒不如趁愛情還在的時候,拿來對彼此更慷慨溫柔一點。他若明明是做情人的料,你不盡一切可能與他相擁,卻等著日後和他當普通朋友,狹路相逢還能溫馨問候,那真是糟蹋了他,也虧欠你自己對愛情的真摯盼望…所謂的「拿出誠意」,在愛情裡為的不是別人,是你自己。
我開啟FB小帳號雪倫,在設定的頁面按下了永久刪除,在FB的見證之下,我拿出我的誠意,跟那些對比之下,看來有些諷刺和徒勞的磨合說再見。
(請留意啊,那些很愛在FB動態用公開方式標註你的朋友,是不是無意間暴露了你的隱私,還有那些前任的小帳號也記得要刪光光啊!)
PS:江鵝,俗女養成記原著。原文連結請點此。
張貼留言
0留言